一部反游戏的教育片,为何被称为童年阴

有这样一部电影,它不仅上过央视电影频道,并且是以宣传防止沉迷电子游戏的名号,被各个学校班级组织过集体观影。它打着教育片的头衔,却是一部“不适合给儿童观看的儿童电影”。这部电影就是在年上映的《疯狂的兔子》。

电影《疯狂的兔子》,刚开始的时候,在各个电影院里面热映,后来成为了很多学校的教育学生的必备影片之一,紧接着又被搬上了CCTV-6播放了几遍,最后戏剧性的事情出现了,当这部“反游戏”的教育片在进行大量推广的时候,这部电影被惊恐仓皇地撤回,火速“封禁”。

那这部电影的真正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这部电影定义为儿童科幻片,由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据说这部电影刚拍出时是打着“批判游戏”的旗号过审的。但是很明显,这部电影里面情节夸张,画面扭曲,奇怪的镜头剪辑和大量的鬼畜画面,给人诡异至极的感觉,当仁不让成为“童年阴影”。

这部电影的故事设定在未来,艺校姑娘然然和邻家小孩豆豆,经常在一起玩耍和演出,然然擅长拉小提琴,豆豆擅长弹钢琴。

在一次演出结束后,豆豆被地铁站里的兔子游戏广告所吸引驻足观看,海报上突然模样扭曲的兔子吓到了豆豆。紧接着,豆豆消失了,地铁上映出了诡异的兔子动画。

与此同时,班上来了一个酷似豆豆的学生李大米,全程一张冷漠脸,他随身携带一个神奇的游戏光盘,李大米在课堂上运行了自己带来的光盘,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把班主任的身体变成了卡通造型兔子竟然跳到人的身上,兔形浸入人的衣服和皮肤,而人也变的疯狂暴唳……后续不剧透了。

电影里,“疯狂的兔子”从游戏光盘蹦出来,小学生全都中毒似得疯掉,大喊“疯狂的兔子”。用它来批判电子游戏的毒害,再合适不过了。一开始很多人都把它当成有警示教育片。

播过几遍之后,聪明的观众逐渐琢磨出味道。这并非儿童电影,而是隐喻电影,想表达成年人世界非常严肃的话题。那这部电影主要表达什么主题呢?

江大侠看完之后,认为这部电影教育儿童不要沉迷于电脑游戏,实在是不靠谱。因为在年的年代,对大多数人来说,电脑是一个稀罕玩意,普通家庭根本没有普及。而且学生唯一能够接触到电脑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微机室,用的是win95或DOS系统,至于电脑游戏,基本没有接触过。

在江大看来,这部电影,似乎在打着教育的头衔,用一种非常隐晦的手法,隐喻暗讽了某个疯狂的年代,所有人变得疯狂暴戾、六亲不认,都在举着手臂高呼口号。想一想那个画面,是不是挺吓人?

但是,孩子是达不到那个高度,被那种扭曲画面吓到。但是,它准确捕捉到人类失去理性后,将呈现出怎样状态;一个理性正常人,置身非理性的环境,会是什么样的观感。

如果将你扔到疯人院,面对一群无法正常沟通交流的人类,这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煎熬?也许,只有放下理性,和他们一样疯狂,无力感才会消失。

这部电影的恐怖之处,是在于反常心态的刻画,或是因为太过超前不被理解,索性自暴自弃地承认自己“有病”。

就像电影里“唱反话”童谣“: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打砖头,又怕砖头咬了手。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六,老爷爷坐在摇篮里。

本文由侠侠影视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30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