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土不土乡音未改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www.pfzhiliao.com/
在上初中以前,我日常生活接触的都是方言。初三的时候,因为要考师范,所以学校专门请了一个北京籍的老师教我们说普通话,那位老师把这个叫做“侃大山”。因为要求在日常交流中说普通话,当时觉得非常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讲得不好,羞于开口,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还被老师批评说我不太积极。后来到宁波读了高中,整个环境都用普通话,也就慢慢地适应了。谈不上标准,但是已经会大胆开口了。那时我就发现,学校里能说宁波话或者普通话是很有面子的,如果一着急,把家乡话说出来,会遭到哄笑,虽然知道大家也没有什么恶意,但总会觉得尴尬。再后来我就知道,方言这种东西,是有土有洋的。在家里,家乡话就是最好的通行证。我在外头读书多年,回去后依然一口纯正的家乡话,曾被乡亲们交口称赞,说我不忘本,不像有些人,才出去几天啊,回来就一口洋腔怪调的。但是出了家乡,到了宁波,宁波话就是通行证了。如果在宁波还说我的家乡话,就会被人看轻,宁波人会取笑“乡下人”,最起码,人家口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会有一种优越感,看不起“乡下人”。但是宁波人要是到了上海,上海话就变成了通行证。虽然上海有很多宁波人,宁波话也未必没有市场,但是在上海人心目中,出了上海,其他地方的方言就都“土得很”。后来我到武汉,发现武汉也是多少有这个情况,会说一口武汉话还是多少有点不同。我们周围的人,也都愿意学习武汉话。而且语言的学习,很难改掉乡音的根子,所以汉口人总能一下子把带有黄陂口音、汉阳口音、江夏口音的人识别出来。我一直想知道方言土与不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刚开始,我觉得与方言本身有关,有的方言诘屈聱牙,在远离乡土的地方听来,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后来我发现这跟好听不好听根本没有关系。比如我们这些人初听粤语,就会觉得很难听,什么“母鸡”“公鸡”的,后来粤语歌曲、粤语影视看多了,感官变了过来,觉得好好听呀。闽南方言歌曲也是如此,一首《爱拼才会赢》曲调歌词都很棒。既然跟方言本身的特点没有关系,那恐怕就跟一种方言的社会地位有关系了。方言的社会地位越高,越给人不土的感觉。决定一种方言的社会地位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经济的,一个是政治的。一个方言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越发达,方言地位越高;反之则地位越低。所以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成都、广州、武汉、西安、南昌等城市的方言,都会默认成为圆心,周边方言向这些圆心靠拢。在全国范围内,经济的排名,又成为这些中心区域方言代表的排名依据。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因为经济发达,所以大部分人对粤语和上海话不排斥。当然,语言的问题很多时候更加复杂,经济、政治指标只是一个简单的参数,当一个民族全民文化素养普遍提高了以后,我们会认识到,任何一种方言都值得尊重,任何一种方言都蕴含着与独特的地理、人文相契合的文化基因,都是不可或缺的。(作者阮桂君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