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丨孵鸡娘浙江日报

“咯咯咯,咯咯咯……”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悠闲自得地在田边屋头追逐嬉戏。看到有人走近,一向温顺的母鸡突然扬起脖子上的羽毛,奋不顾身地啄了过来。此情此景,历历在目。蓦然回首,已成绝唱。儿时家家养鸡,村里大部分人家的小鸡,是由自家母鸡孵化出来。在东阳方言中,孵蛋的母鸡被称为“孵鸡娘”。一只三斤多重的孵鸡娘,一般一次能孵十来只小鸡。看到母鸡要抱窝,母亲会准备一个篮子,在底下垫上麦秸,做成蛋窝的模样。然后放入十几枚受过精的鸡蛋。检验鸡蛋的方法很简单,放灯泡下照一照,蛋黄若带个小圆形暗影的,就是受过精的蛋。在孵化的过程中,母鸡会把鸡蛋用翅膀和身体盖住,而且隔一段时间就要翻动一遍。为了让鸡蛋受热更均匀,母亲常常要偷偷去翻几下鸡蛋。孵鸡娘的护蛋意识很强,不小心手就可能被啄一口。二十多天以后,鸡蛋壳裂了一条细缝,这意味着小鸡快要出生了。每只小鸡在破壳而出之前,先要经历一番考验。它们要用尖尖的小嘴,一下接一下地啄破坚硬的蛋壳。每天啄一小孔,啄着啄着,小孔越来越大,大到小鸡可以从蛋壳里顺利爬出来才罢休。刚破壳的小鸡全身湿湿的,看起来弱不禁风。不久,羽毛干了,小鸡踉踉跄跄几下后就能自己行走。母鸡常常把小鸡护到自己的肚子底下。一开始还是灰溜溜的“丑小鸡”,几天后就黄灿灿、毛茸茸,变得很可爱。踱起步来,更是一副我见犹怜的模样。几天以后,母鸡就带领着小鸡们四处觅食,时间往往要延续一个月左右。民间有句歇后语,母鸡带小鸡——寸步不离。这时候的母鸡,全身都被母爱的光环笼罩着。遇到谷物,就唤小鸡去啄食。碰到昆虫,自己先啄几下,把对方搞得半死不活,再“咯咯咯”喂给小鸡吃,自己却不吃或只吃一点点。无私奉献的母鸡,就像是人类的母亲一样,无私、平凡而伟大。如果遇到危险,比如碰到猫狗之类,母鸡会怒叫,展翅,下蹲,昂头,怒目,力啄。在风雨及寒冷袭来之时,母鸡会张开双翼,把小鸡拢在里面,遮风避雨,抵抗寒冷。在二十多天的孵化时间里,总有一些已经成形的小鸡,出于种种原因没有破壳而出,成为人们所说的“毛鸡蛋”。打开鸡蛋,里面是一只毛茸茸已经夭折的小鸡,它离成功或许只差一步,却成遥不可及。这种场面,光看看就于心不忍,又怎好意思下嘴?!所以,就算条件再艰苦,我也从来不吃这“毛鸡蛋”。听说,现在有些酒店的“毛鸡蛋”,用的是能够孵化但还没到孵化时间的小鸡,我觉得这道食材过于残忍,过于黑暗。很多时候,母鸡带完一窝小鸡不久,还想再来一次,家里却不想再养第二批小鸡。这时候的母鸡,就会固执地蹲在空空如也的鸡窝里,怀抱着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怎么赶也赶不走。我想,母鸡不可能不知道窝内无蛋的事实,但它仍在痴痴地等待,等待着主人的回心转意。等来的却是一根冰冷的绳子——村民绑住母鸡的翅膀,把它强行浸在凉水中降温。望着那“咯咯咯”叫着拼命挣扎的母鸡,我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顿时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悲催的母亲。前几天,有同事想带孩子去看看母鸡孵小鸡、母鸡带小鸡,她说从中可以感悟到很多人生道理,只可惜在东阳已经很难找到这样温馨的画面了。小鸡一旦离开母鸡自行成长,就会很快忘记妈妈的容颜,即使面对面,也形同陌路。母鸡孵小鸡,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温暖、无私、质朴、伟大,这是孵鸡娘带给我的感受。在纯洁的小动物面前,有时反倒是我们人类显得有些渺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