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赞成学习数学时采用题海战术

像小山包一样的作业堆

经过大量的调查访问,很多孩子在学习数学一科时,都采用的是“题海战术”,题海战术有用没有?这个很难回答,因为有的人从题海战术中确实获得了高分,不过,也有多数学生从题海战术中逃避、厌倦学习,甚至从题海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人都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动物。请看下面这组数据,不难看出,题海战术永远是不适合孩子学习数学的。

一、中国教育报对全国中小学生作业题目抽象统计,数学作业做题的数量:包括平时作业、寒暑假作业测试、练习、复习、模拟、考试、补习。小学(3-6)约题,初中题,高中题。而数学中考、高考只有大约20题左右,为什么很多孩子考试还不高分。就这些题目,学生没日没夜地做,也不一定做得完。何况还有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等。

二、数学题的产生,可以随时根据知识点进行编写,小学上完过后,在学到比的时候,可以将分数、除法、比和百分数等知识进行串联出题出题,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考察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公鸡只数与母鸡只数的比是5:7,根据这一条件,就可以得出如下的一些题目。

(1)公鸡只数占母鸡只数的几分之几?

(2)母鸡只数占公鸡只数的几分之几?

(3)公鸡只数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4)母鸡只数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5)公鸡只数比母鸡只数少几分之几?

(6)母鸡只数比公鸡只数多几分之几?

(7)公鸡只数占母鸡只数的百分之几?

(8)母鸡只数是公鸡只数的百分之几?

(9)公鸡只数是鸡的总只数的百分之几?

(10)母鸡只数是鸡的总指数的百分之几?

(11)公鸡只数比母鸡只数少百分之几?

(12)母鸡只数比公鸡只数多百分之几?

(13)母鸡只数与公鸡只数的比是几比几?

……

如果再深究,还可以出很多题,看似不一样,其实分数的应用题和百分数的应用题的解法是一样的,只是运算的方法不一样而已。当仔细用心思考过后,就得出了结论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式。所以,就这样一个条件都能出这么多题目。学生做得完吗?我想,只要是吃透了知识点,解决问题的唯一武器就是知识。用知识思考,按照步骤去推理。没有必要重复昨天的故事,在反复做题中抹杀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真学懂还是假学懂是一两道题目可以看出来的。但很多人都只是用经验或者做过类似的题目来做题,这些方法都不利于学习数学,只会让学生在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

如下图,已知AB=30厘米,求三个圆的周长总和。

有学生做这个题目时,想到的是做过或者没做过,没做过就放弃。做过也只是凭经验而已。曾经就一个学生这样说:上面这个题目无非就是将中间的这几个小圆拉大拼接成这样一个大圆。问为什么这样想?他说是老师给他讲的。

C=∏d

3.14×30=94.2(cm)

这个做法对不对呢?显然是有问题的。我们看看正确的思考应该是怎样的。

圆的周长等于圆周率×直径。那么就可将三个圆的直径命名为d1,d2,d3.三个圆的周长总和,即可这样思考和列式,求出答案。

C=∏d=∏d1+∏d2+∏d3=∏(d1+d2+d3)

由AB=30厘米得知(d1+d2+d3)=30

即这几个圆的周长总和是3.14×30=94.2(cm)

这样的思考,不但有理有据,顺便还考察了学生对于乘法分配率的掌握情况。

总之,在数学学习这条道路上,永远不赞成用题海战术来训练。只用让孩子在掌握了知识点的情况下融会贯通,做到驾轻就熟,这样才能起到学习数学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