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文/杨瑞霞一、文本教学解读《母鸡》是老舍的作品。老舍对母鸡的感情如何呢?他一开头便交代了自己对母鸡的感情——讨厌。“我一向讨厌母鸡”,“一向”强调了他自始至终的情感态度,对于母鸡这种生物,老舍就没有不讨厌的时候,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母鸡的叫声难听,成天嘎嘎乱叫,没完没了;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如怨如诉地扯长了声地叫,听着让人心里拧起了一个小疙瘩。其次,它欺软怕硬: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还会对其他母鸡下毒手,趁其不备,恨恨地咬下一撮儿毛来。最后,它还居功自傲,下个蛋,“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老舍“一向”讨厌母鸡的感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中。“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如此节奏明快的短句结构,仿佛是他一个健步跳到你面前,比比划划地朝你“控诉”母鸡的讨厌行径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从“恨不能”和“这点儿”两个关键词中,我能够感受到老舍对母鸡的嫌弃:不就是下个蛋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后半句中分号的使用,以及“聋人被吵得受不了”的夸张写法,自然而然地加深了他讨厌母鸡的程度。“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这句话与正常的语序不太相同,老舍尤其强调了“现在”的具体情境,即“我看见一只孵出小雏鸡的母鸡”。孵出小雏鸡的母鸡是什么样子的呢?它负责。“无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无论...还是...总是”的句式,表现出老舍对母鸡负责态度的肯定。母鸡很弱小,但是鸡母亲很强大,因为它有一群鸡雏,以至于它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它慈爱。“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从“一点儿”、“紧叫”、“啄一啄”、“马上”这些关键词中,我能感受到母鸡的慈爱,它生怕鸡雏们饿着,只要发现一丁点儿吃的,立马就咕咕地叫,怕鸡雏们吃不了,它还会事先啄一啄,就这样,“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正是因为鸡母亲的慈爱,才能让“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滚滚的。它勇敢。一只“永远不反抗公鸡”的母鸡变成鸡母亲以后,“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它辛苦。它一天不知教多少次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夜间一有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再贪睡的人也能被吵醒的。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身上有像人一样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美好品质,因此,老舍改变了心思,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值得琢磨的是,老舍用了“不敢”,而不是“不再”,“不敢”更能体现出作者对母鸡成为母亲后的一举一动的震撼,也能感受到作者对自己以前对母鸡的看法的惭愧,足以见得如今作者对母鸡的敬畏之情是发自肺腑的,是不容置疑的。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1.运用自主识字的方法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会写“理由、心事”等10个词语。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我”对母鸡态度的前后变化,思考并交流变化原因,感受作家表达的情感。3.通过自主阅读、圈画批注等方法,感受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用词严谨。4.通过对比《猫》和《母鸡》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异同点,体会作家不同的表达情感的方法。二、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整体感知,了解感情1.唤醒经验,激发兴趣。(1)借助资料袋,了解作者。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的《猫》,发现他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大家可以翻到“资料袋”,我们来一起走近作家老舍。(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