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西安开年经济的强心剂

时至今日,疫情成了区域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不少领域陷入停滞,很多行业随之停摆。

年末冲刺阶段遇上严重疫情,西安经济毫无疑问会遭受重创。西安年还能保住“万亿城市”头衔吗?

GDP数据一出来,质疑声小了。西安年GDP达.28亿元,稳坐“万亿城市”行列。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轮疫情重灾区——西安高新区,GDP增长6.4%,达.36亿元。

我们还注意到,年前两月,西安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达.18亿元、同比增长35.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0.7%——逆势上扬给今年西安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

◎作者l辛夷编辑l拓跋睿

得益于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亮眼表现,西安高新区工业发展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公开消息显示,年前两个月,高新区辖区内比亚迪汽车产值达亿元,同比增长%;三星半导体增长34.5%,收获亿元产值;中兴终端、中石油测井分别增长25%、18.4%,产值达到20亿元和5.14亿元;众迪锂电池则实现产值22.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

当时整个西安城市封闭管理,物流中断、员工无法返岗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做到产值高速增长,甚至超3倍、10倍的增长,实为难得。

全市“封闭管理”后,工业生产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高新区辖区内重点企业生产遭到严重挑战。比亚迪当天就表示:“疫情对西安园区的生产有些影响,我们正在积极协调应对。”

年12月22日,西安宣布“封闭管理”的同时,比亚迪在深圳召开发布会,宣布最新拳头产品——款宋ProDM-i上市。尴尬的是,这款新车原本计划在西安基地生产。

西安生产基地是比亚迪全国8大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主产能基地,主要生产秦系、宋系车型。秦PLUSDM-i混动、宋PLUSDM-i混动等热门车型都在这里生产。

根据陕西商务厅数据,年11月,西安比亚迪共生产辆整车。比亚迪产销快报则显示,比亚迪当月整体产量为辆。西安基地产量已经占到比亚迪整体产量的半数以上。如果西安基地因疫情停工停产,比亚迪的损失不可估量。

保证企业正常生产成为高新区的重点任务。要保障正常生产,“物流”和“员工”是企业最大的挑战。

物流中断后,比亚迪每天吨的配件和原材料进不来,生产的辆整车也出不去。除了配件原材料,三星、美光等企业还面临危险废弃物运输难的挑战,随时可能停工停产不说,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风险和安全生产隐患。

小区封控、道路管控后,员工无法返岗、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无法返厂也造成生产困难。即便比亚迪有将近7万名员工滞留在厂区,但人员的疫情防控也困难重重。

高新区要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保证企业生产不断档,必须围绕两条主线解决问题:一条主线是解决“物流”的问题,一条主线是解决“人”的问题。

在西安实行“封闭管理”当天,高新区就紧急出台《疫情防控期间连续生产企业物流运输通行办法》,指定高速公路三星收费站作为重点企业物流运输绿色通道,按照“车辆消杀、人不离车、卸货(装货)即走”等原则,保障企业物流畅通。

人员方面,高新区有关部门开具连续生产证明,通过多方协调对符合条件的员工放行,并通过“点对点”通勤管理方式,指导企业员工统一乘坐指定通勤车辆往返,保证“全封闭式”闭环管理。另外做好企业日常环境消杀、员工核酸筛查、医保保障等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期间,西安高新区累计为比亚迪、三星、中兴终端等区域内重点企业发放张人员及车辆通行证,保障各企业运输物流车辆多辆;累计发放张“点对点”通勤车辆通行证,保障名员工返岗……

到1月3日,比亚迪西安基地就基本恢复正常,汽车日产能很快达到辆。中兴终端1月15日才获批复工复产,3天后多名员工就全部返岗。

春节前,高新区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比亚迪汽车、三星半导体、中兴终端等6家百亿量级企业产能均达到饱和。

高新区是西安经济门面,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比亚迪汽车、三星半导体等大型企业,则是西安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区域经济活力的主力军。

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企业的成长,重点企业不仅是区域内经济生产的主导力量,也是税收贡献的绝对主力。似乎高新区之于西安就像南山区之于深圳一样。

年深圳市GDP.85亿元,南山区就有.6亿元。南山区以全市9%的面积贡献了全市24.9%的经济总量,“蚂蚁”的体格贡献了“大象”的力量。

南山区辖区内上市总公司数达家,占整个深圳市上市公司近半数。有趣的是,南山区的辖区面积刚好是.5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家上市公司。这种密度连上海浦东新区都不是对手。

这些上市公司为南山区贡献了巨大的税收收入,堪称“特别能下蛋的老母鸡”。

年南山区全口径税收亿元,纳税百强企业年度税收贡献率就达到44%,接近所有税收的一半。光是腾讯一家对南山区的纳税金额就超过10亿元。

西安高新区虽没有深圳南山区这么高的上市公司密度,但在整个西安市乃至陕西省来讲,都属于上市公司较密集的区域。2月24日西侧测试首发过会后,陕西省迎来第73家A股上市公司,也是西安高新区第36家上市公司(境内)。

上市公司带来的利益也是实实在在的。光是比亚迪一家,截至年7月就已经在西安累计投资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上缴税金亿元,解决4万人就业。

西安高新区去年发布的《年西安高新区高成长硬科技企业发展报告》则提到,西安高新区高成长硬科技企业数量已经有家,年平均营业收入1.18亿元,净利润万元,纳税万元,并解决了3.6万人就业。

这背后是西安高新区在营商环境、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去年,高新区相继发布“科创九条”“上市十条”等优惠政策,计划每年安排9亿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科技企业主体培育,最高奖励万元支持区域内企业上市发展。

年11月12日,西安高新区又发布《西安高新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等五大方面提出九条政策措施,优惠力度巨大,被称为“升级版奖补政策”。

针对疫情影响,西安高新区还为区域内企业提供稳岗返还资金。首批家企业共计拨付返还资金2.44万元,有企业最高拿到.16万元。这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区域内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更值得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4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