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鸡图背后,竟隐藏了一段相差17岁

宋佚名

《子母鸡图》轴

纸本设色

41.9×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子母鸡图》概览

这幅图出自宋人的院体画,为翎毛所作。画面中描绘了一只老母鸡带着五只幼崽觅食的场景。

《子母鸡图》母鸡局部细节

老母鸡眉头微蹵,上眼皮微微遮住眼睛,十分警惕;

《子母鸡图》羽翼局部细节

《子母鸡图》雏鸡局部细节

雏鸡们则瞪圆了眼睛,围在妈妈身边,瑟缩在羽翼之下。

整幅画表现的尤为写实,技法上也是工整细密,连羽翼都刻画的栩栩如生,作者通过重现母鸡带小鸡觅食的场景,来表达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互相关爱和依赖之情。后人多赞誉此图为写实画的代表作。

(明宪宗画像)

明宪宗之所以钟爱这幅图,除了和他童年被“遗弃”在深宫中的经历有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对“鸡”有着特殊的情结。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鸡”有“吉”之意,代表着“文、武、勇、仁、信”这五德。所以,朱见深就连登基,都特意选在了鸡年。

(明宪宗亲题七律诗)

而原本画上也并没有诗句和盖印,是明宪宗在收藏时为其亲笔题了一首七律诗:

南牖喁喁自别群,草根土窟力能分。

偎窼伏子无昏昼,覆体呼儿伴日曛。

养就翎毛凭饮啄,卫防雏稚总功勋。

披图见尔频堪羡,德企慈乌与世闻。

正是这首诗让籍籍无名的《子母鸡图》,摇身一变成为传世佳作。诗句看似在描写母鸡对小鸡的悉心照料,实则是朱见深一片苦心孤诣,感念万贞儿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给予自己的一份母亲般的关怀。

最后在万贞儿年老色衰归西之际,明宪宗还不舍地说了句“她走了,我也活不了多久了”,果然没几个月,悲痛万分的明宪宗也随万贵妃驾鹤西游去了。这真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听完这个故事,除了对万贞儿能遇到这样一位痴情皇帝而感到艳羡,更让人忍不住想给明宪宗点个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